百家原创作者:顺昌说史
欢迎来到百家号顺昌说史,史籍记载表明,在北朝时期,葡萄酒和其他食品一样,往往是君主赐给臣下的物品之一,似乎不是特别珍贵,但是好像到北朝的后期(6世纪中叶),葡萄还不是中原地区的普及植物,并且葡萄酒的酿造业也仍然只见于域外。有关这一点,可从《酉阳杂俎》的记载中看出些端倪来。
历任西魏、北周官职的庾信(513-581)与同僚们有一番关于葡萄和葡萄酒的对话,相当生动。庾信对尉瑾说:“我在邺城时,曾经获得许多葡萄,滋味特别美妙。”陈昭显然没见过葡萄,因此连忙问道:“葡萄?那是什么形状呀?”徐君房抢着答道:“它与软枣差不多。”庾信颇为不屑地看了徐君房一眼,嘲笑他道:“你不知道的话,就别胡吹!你怎么不索性说葡萄像生荔枝呀?”魏肇师插嘴道:“魏文帝曾说,夏末秋初,尚有暑气之际,宿醉后,在清晨吃些葡萄,甘甜而不腻,略酸而不刺激。说起它来都会垂涎三尺,更不要说亲口尝尝了!”尉瑾说道:“葡萄原产于大宛,是张骞带回中国的。有黄、白、黑三种,成熟之时,果实饱满,晶莹剔透。
西域多用它来酿酒,经常进贡中原朝廷。汉代时,京城长安种植了不少葡萄,杜陵的五十亩田中,就有一百棵葡萄树。现在的京城中,也不是仅仅限于宫廷,民间的其他地方也种葡萄。”庾信说道:“住宅的庭园中可以种植,只要搭个棚架,葡萄藤就会四处散布,叶茂成荫。”陈昭问道:“葡萄的味道与橘柚相比,有什么区别呢?”庾信答道:“葡萄的汁液更多,但是在芳香方面则不及橘柚。”由此可见,庾信等身为朝廷大员,如此好奇和认真地探讨葡萄与葡萄酒的味道,有的人甚至连葡萄的形状都不了解,充分表明了葡萄在当时仍然相当少见;至于葡萄酒,则更可能是从域外输人了人们通常将中国自酿葡萄酒归功于7世纪中叶的唐太宗。
例如《册府元龟》这样记道:以前的葡萄酒都是域外贡献来的,中土之人不会酿造。唐太宗征服高昌(今新疆吐鲁番地区)后,把当地特产马乳葡萄的果实种在内宫花园中,并且从西域人那里学会了酿造葡萄酒的方法。太宗如法炮制,经过一番试验之后,最终酿成了葡萄酒,共有八个品种,香味浓烈,醇美可口。太宗用以赏赐给群臣品尝,于是,中土人方始尝到了自酿葡萄酒的美味。在此所言唐太宗像游戏一样地亲自试酿葡萄酒,这是完全可能的,因为吐鲁番确实是传统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地。然而,把唐太宗说成是中土葡萄酒酿造业的始创者,则恐怕不是很贴切了,因为此后长时期内虽未见有关中国官方酿造葡萄酒的记载,但在太宗击灭高昌(640)之前,中原地区的民间酒家中已经常见葡萄酒了。
山西人王绩,贞观年间曾任太乐署史焦革之丞,他酷爱美酒,曾作过不少与酒有关的诗。其《过酒家五首》(亦名《题酒店壁》)显然成于太宗破高昌之前,其中提到了普通酒家的葡萄酒:“竹叶连糟翠,蒲萄带曲红。相逢不令尽,别后为谁空?”“竹叶”即竹叶青,“蒲萄”自是指葡萄酒了,两种名酒一绿一红,相映成趣。此诗清楚地表明了该酒家是销售葡萄酒的。王绩题诗的此酒家,乃是“胡人”(主要是中亚的粟特人)经营的。酒家既然以广招天下客、多销售、多赢利为目的,就必须不断地供应上佳名酒,但是酒店的经营者(即所谓的“酒家胡”)几乎不可能长年累月地从遥远的域外运入成品的葡萄酒,而更可能是在中土一边酿酒,一边销售。
因此,最初在中国内地推广葡萄酒酿造技术的,恐怕不是官方,而是民间人士。在这些民间人士中,又当以经营酒店的胡人,即酒家胡为主。有唐一代,尽管中亚胡人开设的酒家很多,葡萄酒及其酿造法在民间较为流行,但是官方似乎没有正式建立葡萄酒的酿造业。或许是因为缺乏官方的推动,葡萄酒在中土的流行程度在外国人眼中呈现出迥异的面貌。撰于9世纪中叶和10世纪初的阿拉伯商人见闻录《中国印度见闻录》声称:“中国没有葡萄酒,中国人既不知这种酒,也不喝这种酒,所以也就没有人带葡萄酒到中国来。”这一现象虽然实际上只指中国南方,但北方的情况似乎也相差无几。
因为时至元初(13世纪),马可·波罗在其游记中还说,太原地区盛产优质葡萄和葡萄酒,运往全国各地,而太原是中国唯一的葡萄产区。然而,很可能正是在元代,蒙古统治者出于对葡萄酒的嗜好,从而积极推动了葡萄酒的酿造业。法国人鲁布鲁克曾于13世纪中叶出使东方,在蒙古高原上晋见了蒙古大汗蒙哥(1251-1259年在位)。鲁布鲁克在其《东游记》中谈到,蒙古人习惯于喝优质的葡萄酒,并作为冬季的日常四大饮料之一。在蒙古人入主中原初期,葡萄酒开始出现在官方的祀典、享宴中。
例如,《元史》有多处提到用葡萄酒祭祖:忽必烈至元十三年(1276)九月己亥日,享于太庙,除了平常的食品外,还祭供了野猪、鹿、羊和葡萄酒;至元十五年(1278)十月己未日,除了通常的食品外,还献祭了羊、鹿、猪和葡萄酒。最引人注目的一条记载是,至元二十八年(1291)五月,“宫城中建葡萄酒室及女工室”。这是葡萄和葡萄酒入中土以来,中原王朝官方成批生产葡萄酒的第一条文字记载。
如果说,中国官方的葡萄酒酿造业确实始于此时,那么,同样身为“胡人”的蒙古人(北胡)在这一文明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明代叶子奇《草木子》曾提到“元朝于冀宁等路造蒲桃酒”。冀宁路即是原来的太原路,由此可知,葡萄酒酿造业因元初中央的倡导而逐步推广到了地方。
以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,侵权立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