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酿造网 - 酿造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新闻资讯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新闻资讯 > 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3.biz | 商业搜索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信息来源:nnnzzz.com   时间: 2020-01-01  浏览次数:8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在赣南,有这样一家坚守传统工艺制作的酱坊——于都梓山御酱坊,其生产的梓山酱油保留着原来的风味,以味美色佳,香甜独特驰名于省内外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在于都县梓山镇龙口村,几栋不起眼的厂房座落在群山环抱,绿树掩映之中。厂房内,400多个大釉罐成为村中一道美丽的风景。走进酱坊,扑鼻而来的是一种特别的酱香味。一些工人正忙碌着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酱油传统技艺传承人李玉成告诉我,这几百个釉罐盛满酱豆,“戴”着大“斗笠”,白天在阳光下暴晒发热,促进微生物生长;晚上即卸去“斗笠”,让酱豆吸取夜间露珠,吐出废气,清纯豆酱。每日如此循环往复,发酵时间最少长达1年。通过这种“日晒”与“夜露”工艺,让酱豆在自然条件下发酵,充分吸收日月之精华,酿造天下之美味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梓山酱油是于都传统名品,已有近300年生产历史。赣州府志记载:酱油春末夏初用黑豆蒸晒,再以盐水浸豆,久晒出味,然后去豆取汁熬为油。制造如法则色黑味甘,经久不坏,最为佐馔佳品。此惟于都所出为上,诸邑不及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梓山酱油的制作保持着传统而繁杂的生产流程,主要是选豆、浸豆、蒸豆、焖豆、晾豆、植入曲精、清洗酱豆、发酵、清洗酱豆、封缸、倒缸、淋油、抽油、加入香料、熬制成品等10几道工艺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第一道工序选豆:选圆润、饱满的黄豆、黑豆。黄豆的皮更薄,黑豆的皮更厚,一般而言,黑豆比黄豆容易发酵,黄豆第一次发酵技术较难掌握。

二是浸豆:豆子放在水里浸泡。根据季节不同而确定浸泡时间,比如冬天浸泡时间长,夏天时间相对短。

三是蒸豆:泡完之后就是蒸豆。蒸豆的技术目的,就是让豆子绵软熟透,大约蒸5—6个小时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四是焖豆:把火熄灭,关闭灶门,让蒸熟的豆子自然降温,当温度降至用手触感不烫手时,才进入下一道程序——晾豆。

五是晾豆:把蒸好的豆子倒入用竹子织的晾席上,把豆子晾干。晾到跟手感温度一样。

植入曲精:放入曲精、面粉拌均匀,曲精就像蒸酒的酒曲一样,起发酵作用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进入发酵房:用竹席分装好原料,送入发酵房第一次发酵。技术关键一是控制好温度,二是湿度,这个关系到酱油品质的好与坏。

清洗酱豆:把第一次发酵好的酱豆从发酵房里取出,用清水清洗,去除杂质。

封缸。把清洗好的酱豆加入盐,放入大釉缸里密封发酵,也就是第二次发酵。

操缸。对大釉缸里第二次发酵好的酱豆,根据天气大约一星期1次对酱豆进行翻动,让酱豆上下翻均,使氨基酸更充分的释放。

倒缸:就是把酱豆从这个大釉缸里倒入另一个大釉缸里,这是对操缸工序的进一步深化,使酱豆更均匀的发酵。在倒缸过程中发现酱豆存在的问题,再一次对酱豆盐分和水分作进一步的增加或调减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淋油:将缸里酱豆产生的酱汁、酱源抽取出来,不断地淋在酱豆上面,便于酱豆更充分的发酵。淋的次数越多,越能使酱豆发酵充分。

抽油:把缸里的酿好的半成品酱油抽到另一个缸里去,剩下豆酱。

加入香料:把香料放入酱源缸,通过日晒夜露过程,让使香料和酱香自然融和,产生独特的味道。

熬制成品,高温杀菌。

包装成品。

如今的梓山酱油还保留着原来的风味,并在不断传承和发展,现已成立了“于都县御园春食品有限公司”,酱油品种3个,分特级、一级、二级,产品畅销江西、福建和广东,年销售额达60万元。

于都县梓山酱油的古法酿造工艺

(作者:文野视觉 ;供稿:于都县志办)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酿造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