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五粮液的老窖池群
1、窖池酿酒微生态的形成
在特殊的地质、土壤、气候条件下,在特定的工艺条件辅助下,
糟醅为窖泥积聚优良的功能菌提供营养物质,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
酸、醇类、二氧化碳等浸润渗入窖泥中,逐渐富集起以厌氧的梭状芽
孢杆菌属的己酸菌、丁酸菌以及甲烷菌等细菌微生物为主的、以及少
量酵母菌和少量放线菌等与生香有关的功能菌系,形成了特有的微生
物区系。
窖泥中的功能菌反过来促使糟醅正常发酵,这样就形成“以糟养窖、以窖养糟”的良性循环。一般靠窖壁、窖底的糟醅蒸馏后的酒质明显优于中心位置的糟醅。窖龄越长、保养好的窖池易出好酒。

2、五粮液老窖泥的感官特征:
灰褐色或黑褐色,夹有黄色浆状物质;香气纯正,具有浓郁、幽雅的五粮窖香,浓郁的酯香、酒香,香味持久,无其它异杂味;无刺手感、柔熟细腻、油滑,断面泡气,质地均匀无杂质,明显有粘稠感。
五粮液窖池最老窖龄有600多年,并且一直连续不断地使用,延续至今;最年轻的窖池窖龄也有近20年,总共有3万余口老窖池。
(四)五粮液大曲的生产工艺
五粮液传统制曲是将拌好均匀的曲料装入曲盒,用手压紧,再用双足掌从两头往中间踩,踩出包包并提出麦浆(俗称提浆),踩曲要踩紧,特别是四周一定要踩实在,中间可略松,应均匀无裂缝。人工踩曲的曲中部隆起,形似包包状,因此叫“包包曲”。

1、“包包曲”(中偏高温曲)的生产工艺流程
“倒压模制曲技术”
依据传统人工踩曲的原理进行的创新性集成技术,有利于曲醅成型、提浆、保水保湿和后期培曲管理。
“双开、高排酒曲发酵室的设计与应用”
继承和创新了传统制曲工艺,成功地开发了双开、高排酒曲发酵室生产技术,有效地提高了曲药内在质量,为传统曲药规模化、工业化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。
原料:采用软质小麦,具有小麦固有的综合色泽和气味。
润料:以小麦表面收汗、柔润,不粘牙为度,润料水温为65-75℃、
时间30-60分钟、润水量3-6%(润后小麦含水量14-16%)。
破碎:破碎小麦烂心不烂皮,成栀子花瓣。
通过20孔筛细粉:冷季35±3(%);冷季39±3(%)
拌料:无干麦粉,用手捏成团而又不粘手,冬季拌料用温水、夏季用冷水,
最后麦粉含水量控制在38-40%。

压制成型:曲胚成型松紧度基本一致,厚薄均匀,表面光滑,基本无裂纹,
富有弹性,不缺边掉角,表面无干粉。曲胚重量5-6kg/块。
入室安曲:培菌室内 地面糠壳厚度6-8cm,曲胚间
距1-2 cm,曲胚与墙壁的空隙≥10 cm,
边安曲胚边搭盖草帘。
培菌:根据曲胚发酵情况,通过适当地开(闭)门、
窗的方式,调节温度、湿度、排出潮气。
培菌过程必须做到“前缓、中挺、后缓落”。
控温控湿:曲胚入室在2天以内不得“排潮”,2-3天以后,必须开窗排潮,
开窗排潮时间和次数根据环境气温决定。
翻曲:根据曲胚的发酵情况,在技术指标内决定翻曲时间和堆码层次,
第一次翻曲时间在入室后的3-7天(热季3-5天;冷季5-7天),翻曲品温为
40℃左右,堆码2-3层,不能“排潮”,翻曲次数不能少于3次。
堆烧:曲胚之间留约3 cm的间距,品温控制在60-62℃。堆烧后搭盖草帘
保温,避免品温急剧下降。中挺时间5-7天。
收拢:最后一次翻曲品温35-40℃,把曲胚靠拢,不留间隙,堆至5-6层,
收拢后必须搭盖草帘保温,保持后火缓慢下降。
出房:验收后的成曲块必须在2日内出室入库陈化。
出房曲周期:冷季32-35天;热季30-32天;水份14±1%
陈化:曲块堆码整齐,留有间隙,以利通风透气,
防止曲块陈化中受潮发烧,坚决杜绝二次
产菌,保证曲的质量。
粉碎:陈化曲储存期必须达到三个月才可以粉碎,
最长不超过6个月。粉碎后的使用曲粉应在
24小时内发往酿酒车间。

2、“包包曲”的厨房曲质量标准
“包包曲”为独特的中偏高温曲,兼具中温曲和高温曲二者的优点,培菌过程中“包包状”最高品温可达62℃,既有丰富的菌系和酶系,为发酵生香提供动力。采用“包包曲”酿酒是将宜宾独有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酿酒优势,最终赋予五粮液酒陈香优雅,曲香丰富的特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