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新网山西新闻3月16日电 (任丽娜) 午城酿酒传千年,古法佳酿谱新篇。从千年前的佳酿琼浆,到百年前的“三夏合”,再到半个多世纪前的“山西第一酒厂”,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午城酒厂,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沉淀,一代代午城酿酒人把这千年的酿酒技艺不断传承,古法酿造技艺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如今,山西午城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励精图治换新颜,现已形成了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、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,续写千年传奇。
午城酿酒美誉曾享中外
隰县古称“隰州”,具有悠久的酿酒历史。千百年来,世居在隰县午城古镇的人们口口相传着这样的俗语:“喝了午城酒,灵气自然有。”
据史料记载,宋熙宁年间(1068——1077)隰州酒课达“五万贯以上”。宋朝张能臣的《酒名记》中就有“隰州琼浆”之记载。《魏书》中称,北宋时期午城古镇已发展成为山西五大酿酒地之一。
史料记载称,午城所产白酒东跨太行山,营销冀鲁豫;西过黄河远销陕甘地区;三晋大地更是酒香溢人,闻名南北。明正德年间,午城白酒成为晋冀鲁豫等地的餐饮佳酿,传有“午城美酒满九州,引得商贾纷纷来”的赞叹。
《隰洲志》载,清康熙年间已有酒课之征,同期诗文中也有“由舍犹清时,村酤饮眼”“影乱垂鞭路,香浓卖酒家”的描述,可见当时酿酒业在隰县的盛景。在清朝,隰县烧酒作坊就有百余家,到民国初年达到了鼎盛时期。民间有“隰县名酒半午城”之说。
1938年,阎锡山接收老字号作坊“三夏合”,建起了“山西第一酒厂”。其酿造工艺传统古老,所产烧酒质量俱佳、远近闻名,成为隰县之主业。
1946年隰县解放,1948年隰县人民政府正式接收“山西第一酒厂”,建国后改为地方国营午城酒厂。1972年到1985年是午城酒厂产品研发的高峰期。其中“玉屏酒”几乎成了午城酒厂的“代名词”,产品行销全国,出口韩国、朝鲜、蒙古等国,风靡世界;“冬花白”1985年试制成功,曾获“乌兰巴托”国际金奖,可与国内“春花酒”“莲花酒”“菊花酒”配成四季花酒。1983年,“三春液”的成功问世,更是让企业声名鹊起,享誉中外。
传承古法励精图治换新颜
一代代午城酿酒人经过历史的沉淀,把这千年的酿酒技艺不断传承,2009年,“午城酒酿制工艺”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0年,山西午城酒厂改制成为“山西午城酿酒有限责任公司”。16日,该公司负责人信文娟对记者表示,该公司将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技,发展传承这一民族瑰宝。
改造维修原料库、基酒车间、地下储酒库,还原“地缸发酵法”“清蒸清米查法”,购进全新的灌装生产线设备设施,对检测检验设备更新升级,高薪聘请高级职称的调酒师和一线技工……经过近十年的励精图治,午城古法酿制技艺被恢复,历史名酒三春液、金玉屏、冬花白等珍贵品牌被唤醒并重新踏入市场的浪潮、走进消费者的视线。
为了保证酒的品质,该公司与午城镇、龙泉镇、寨子乡、阳头升乡、陡坡乡、下李乡农户签订了高粱种植收购协议,既保证了原料品质,还增加了农民收入,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,助推精准扶贫。2020年,该公司探索着酒业与当地梨果产业相结合的路子,与山西师范大学签订“玉露香酒”研发合同,使产品多元化。
酿酒原料有了保证,酿造设施有了改善,酿造工艺在传承突破中还原,品牌重新被唤醒,人才队伍进行了更新……对于未来发展,信文娟更是信心十足,经过沉淀和更新的山西午城酿酒有限责任公司,今后要在品牌提升上走“高”,市场营销上走“细”,核心产品上走“心”。
目前,山西午城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在隰县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倡导下,正在“遵循市场规律”“着力创新驱动”“实施走出去引进来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发挥三春液的质量优势、品牌优势、产业优势,实施“午城牌”系列产品巩固本地市场;打造“黄河牌”系列产品重启山西、河北、东北市场,外拓蒙古、朝鲜、韩国等海外市场。(完)